第1章 頸動脈與椎動脈系統的解剖和功能 1
主動脈弓的分支(主動脈弓上血管) 1
解剖與變異 1
主動脈弓變異的臨床意義 2
膈神經和鎖骨下動脈 4
頸動脈 7
走行和組織學 7
頸內動脈發育不良 9
頸動脈分叉 9
球后段頸內動脈 11
頸動脈分叉處的顱神經和交感神經 12
椎動脈 14
椎動脈的4個分段 14
椎動脈的開窗和重復 15
V1段:椎間孔外段 15
V2段:椎管內段(椎間孔橫段及椎動脈進入脊柱水平段) 18
“可活動”的V3段 21
顱內的V4段 23
優勢椎動脈 23
Willis環 25
永久性胎兒頸-椎動脈吻合 26
第2章 頸動脈與椎動脈系統的區別 31
分流與匯合 31
不同的病理學 31
不同的臨床過程 32
第3章 病理學 35
病變 35
斑塊的成分 36
纖維肌性發育異常 36
頸動脈和椎動脈夾層 37
自發性頸內動脈和椎動脈夾層的治療 42
動脈粥樣硬化性和發育不良性頸動脈和椎動脈動脈瘤 44
頸動脈體瘤 48
椎動脈的動態壓迫(弓箭手綜合征) 48
創傷 53
動靜脈瘺 58
放射性動脈炎 59
椎動脈夾層和脊椎按摩療法 61
頸動脈痛的提出 61
第4章 主動脈弓上血管的手術 65
胸骨上段正中切口的開胸修復 65
頸部旁路術 69
頸動脈-鎖骨下動脈旁路術 70
跨越中線經咽后間隙旁路術 72
注意事項 76
主動脈弓上血管重建術的手術風險(1981~2010年) 77
第5章 頸內動脈手術 79
頸動脈手術適應證 79
手術體位和保護性干預 79
“蛛網”的低溫療法 80
頸動脈分叉的入路 82
延長近端切口 82
延長遠端切口 83
經頸靜脈后入路在C2水平暴露頸內動脈 84
遠端延長至C1水平(下頜關節半脫位) 86
經后入路至顳骨下頸內動脈 87
標準的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88
外翻式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89
技術錯誤 89
頸總-頸內動脈旁路 91
頸部腫瘤切除期間的頸動脈置換 95
失敗支架的移除 96
頸動脈體瘤切除術 97
頸動脈瘤切除術 97
神經損傷 101
頸動脈術后并發癥的處理 102
手術風險數據 102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2002~2012年) 103
第6章 椎動脈重建術 105
手術適應證 105
近端椎動脈重建術 106
遠端椎動脈重建術 108
頸總動脈-遠端椎動脈(V3)旁路術 111
頸外動脈-遠端椎動脈(V3)轉位術 112
枕動脈-遠端椎動脈(V3)轉位術 112
遠端椎動脈(V3)-上頸椎段頸內動脈轉位術 112
C0-C1水平椎動脈的枕骨下入路 114
椎動脈動脈瘤切除術 116
二次手術 118
技術失敗回顧 119
手術風險數據(1980~2011年) 121
索引 123
作者:
雷蒙•貝爾蓋醫生,他有著30多年的血管外科臨床工作經驗,曾在J Vasc Sur、Ann Vasc Surg、Eur J Vasc Endovasc Surg等血管外科專業雜志及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百余篇學術論文。
譯者:
曲樂豐,現擔任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忠,主任醫師,教授,現任北京安貞醫院血管外科主任。
際著名血管外科大師雷蒙•貝爾蓋博士多年從事頸動脈、椎動脈病變手術,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本書歸納了其畢生的學習體會和臨床感悟。書中所總結的寶貴的知識要點和技術精髓可為從事相關手術的血管外科醫生、神經外科醫生、介入科醫生以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提供參考和實踐指導。